跳到主要内容

行业知识

基本每个来过我这里的人,都觉得很震撼,震撼的不是我的几面书墙,而是为什么你能链接这么多作家?能让他们到你这里来?这是有温度的,亲笔签过字的。

这就是文化行业的特殊性。

可以跨越阶层。

大家以书会友,不管是多大的角色,你送他几本书,他都觉得很珍贵,特别是签名书,不读书的人理解不了这些,反而觉得有病?作家签了名难道内容就不同了?何必多此一举?我经常跟买家讲,送这类礼物,若是送对了人,那是大礼,若是送错了人,觉得不上档次,刘胜来过我这里以后,我送了他几箱书,他带回了法国,专门拿来送给去法国访问的一些中国人,有档次的才送,某人如日中天时,有期节目去录他的书房,其中摆着签名版的《白鹿原》,那是我送刘胜的,刘胜又送他了。

这些东西,需要你亲自来,浸入式的感受一下,说多了,都会被认为吹牛 B,我们本地很多 BOSS 若是遇到了一些他认为很上档次的外地朋友,也会领到我这里来,若是遇到真正有文化有底蕴的,你会发现,他的两眼是充满惊喜的。

只是这几年,我心思没在书店上,做的也不认真,荒废了一些,我是从 2011 年开始做的,特别是遇到几位作家老师的突然离世,越发觉得这个事有意义,留下他们的温度,如陈忠实老师、叶永烈老师、红柯老师……

过去,每个月都会出去签一批,基本保持每月两三千册的量。

如今,总觉得卖书不怎么赚钱,至少赚不了大钱,而自己又有稳定的事业,那么就逐步荒废了,现在就是每个月他们签了一些,分给我十本八本的,我也不卖,送朋友的。

事是好事,需要有时间,有情怀,有精力。

继续说老友。

老友写的是传统文化类的书,准确的讲,是医学养生类的。

之前,我帮老友卖过一批书,应该有个七八万块钱的,我是说成本,因为信仰问题,我觉得卖这些有点过不了心理关,我就直接在朋友圈送了,反正给地址的就送了,赠送一本的成本在 60 元左右,书的定价高,99 元,折扣完依然很贵。

与发行量小有关。

作家找到我,一般我都会给个面子,少的支持个 1000 册,三五万块钱,多的呢?有的能支持到四五十万(例如全集类的,一套全集就是 10 多册,支持 1000 套就要几十万),那时咱渠道畅通,卖不了就送,送不了就当书墙,我办公室的书墙多是类似的全集拼起来的,作家为什么会需要别人支持?可以这么说吧,99%的作家的新书,销量破 5 千都已经是巨大的坎了,不用说别的,你多少年没读过新小说了?!可是新小说一直在出版。

做书说赚钱也非常简单,只是需要操心而已,例如可以密集签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,要找老书,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,找 10 位作家给签,各 1000 册,也就是组成了 1000 套 10 册装的茅盾文学奖的套装,一套赚 300 元没有问题,瞬间就卖了,一年做两次,就是 60 万的利润。

过去我每年都搞两次。

现在太懒了,不愿意做了,我们的成本多少钱?

一般跟定价差不多。

我都是通过中介去签,例如每本我给 10 元的跑腿费,书钱我自己出,书一般是五折买入,所以最终我拿到手,一套 10 册的成本在 300 元左右,仓储、破损、打包、快递,再加 100 元,然后推出 699 元一套。

秒卖。

一定要选大家,例如刘震云《一句顶一万句》、贾平凹《秦腔》、王安忆《长恨歌》、迟子建的《额尔古纳河的右岸》,陈忠实《白鹿原》……

陈老的已经签不到了。

一共十本矛盾文学奖的,这么一套签名书,700 块钱,贵吗?

一点都不贵!

若是我们自己去签呢?

也差不多是这个成本,只是我们把 10 块钱的润笔费给了作家,中介赚什么钱?中介找作家签书是不给钱的,中介帮我跑这 1 万册书就是 10 万元的毛利,正常情况下,一个月就能签完,作家对什么最在意?就是卖书,在意的不是卖书赚了多少稿费,而是新增了 1000 个读者。

所以,找作家签名,是畅通无阻的。

中介都是怎么联系上作家的?

就是微博。

为什么外人做不了这些?

第一、大家不写文章,不懂作者真正在意什么?

作者最希望的,就是作品不断的被传阅,只要有人来跟自己合作这个事,那肯定是畅通的,为自己做推广,又帮自己卖书,你要知道一个数据,大部分作家到一个城市做签售,都卖不了 300 册,不包括送的和拖,但是你知道要多高的成本吗?布展、请主持人、差旅费……

第二、销量很难打开。

就是你签了也卖不了,除非你有出货渠道,这个东西是需要长线积累,我做的少了以后,我发现给我们做供货的几家做起来了,现在基本都培养了一批批铁粉,签一批马上就卖光了,哪怕专注于孔夫子平台也可以,上次一个小伙,他跟我讲,一个月很稳定的万元左右的利润了,也不错,关键是可以整天跟作家打交道,作家普遍是高能量场的,很和蔼,而且中国作家,多是厅级及以上干部,若不是这个渠道,咱哪有机会接触到这么高级别的人?


他的书,既然找到我了,我肯定会进一批,和内容无关,他写的啥,我都会进一批,我觉得这也是跟高能量场人建立链接的渠道,所谓的建立链接,不是说指望人家为咱做什么,那不是我的目的,我觉得高能量场的朋友只有一个价值,就是言传身教。

若是再奢望一点。

就是人生迷茫的时候,让指个路。

我身边老大姐经常跟我讲,遇到高能量场的人,那就是吸氧的感觉,哪怕憋着尿了都不想去厕所,生怕错过了每一分每一秒。

真是如此。

每个卓越的人,都是阅读达人,还有就是高度自律,健身几乎是每个成功人士的标配,这个标配不是说去发朋友圈之类的,而是就如同喝水吃饭一般。

也豁达,没有那些鸡毛蒜皮的事。

关于出书这个事,我觉得我对读者科普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:是个人,就能出书。

前提是,你想。

出书跟印盒名片,没啥区别。

这是说的什么意思?

就是出书的门槛很低,你看我身边人,基本出了个遍,出书对一个人的改变很大,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事,那么对出过书的人就很崇拜,觉得不得了,牛哥组建的珠宝团队,一个人一年都能卖 1000 多万,核心是什么?

就是名家+分类。

派一个徒弟去占领一个分类,怎么占领?

出书。

你怎么证明你是专家?

出过书就算。

怎么才能出书?

你想出不就出了嘛!易如反掌的事,你觉得写的不错,能承担销量,那么出版社还要给你版税,你若是只是想要盒名片,那可能就需要花个三万两万的,你不用看别的,一个城市的报社里,几乎人人出书。

出书的门槛太低了。

我为什么对这些很熟悉?

我 20 岁出头的时候,就已经经历这些了,所以经常有人找我,让我出书之类的,我一点兴趣都没有,大家可能觉得我缺少代表作,我可以跟你讲,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,最难的一件事,前期是没有代表作,后期是困于代表作。

出不来了。

但是,我之前还写过一句话,准入门槛越低的领域,进阶越难,这就跟抖音似的,人人都可以发布视频,但是要想让视频火,还是很难的。

出书也是如此。

出书很简单,出畅销书很难,出常销书更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