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08

1. 小地方的人走不出去

到书店,有朋友路过,过来聊了几句。

他濒临退休,热爱历史、地理,问我为什么爬长城时不拍抖音,若是拍抖音肯定能吸引大量的粉丝。

我说,我就没打算朝抖音方向发展。

他说,我现在天天在研究短视频。

我问,那你可以去拍拍这些有意思的历史遗迹。

他说,还没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,最好既能写本书,又能出本影集,又能把短视频做起来。

我说,我规划的五条线有兴趣吗?长征、长城、长江、黄河、京杭大运河。

他说,我觉得还是偏地理。

我说,那我可以再给你出个思路,你写 1900 到 2024 年,每年一集,有地理,有历史,有人物,每年都有大事记,地理爱好者会关注你,历史爱好者会关注你,我们这些打酱油的也会关注你,例如 1900 年,义和团运动+八国联军来了,你可以去几处义和团运动纪念馆看看,再去圆明园看看,若是你做这个,我都很感兴趣,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近百年发生了什么?很希望有人带我们一起看看。

他说,这个思路可以。

我说,你要是去,我赞助 1 万元,不开玩笑,我都觉得很有意义,若是能出书,绝对畅销。

他不会去的,我就是挑逗他而已。

小地方的人,走不出去。

出个县城,都睡不着……

2. 买药认准名牌

你去药店买阿莫西林、阿奇霉素、布洛芬等常用药,要注重品牌和厂家。因为即便同一个药名,不同厂家生产的,药效和对人体的友好程度都有差别,要尽量买该药的原研药或著名药厂的产品。比如阿莫西林买联邦制药、阿奇霉素买辉瑞制药的,布洛芬就买中美史克和强生制药、氯雷他定买拜耳的。 ​​​

3. 中国的未来

5、和一个朋友聊天

我问,新的一年,你觉得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?

她说,从我们这个行业来看,是乐观的,节前我出了一批货,我私人囤的,赚了 50 万+,年后马上又能出一批,这一个月能有百十万,我是看多中国经济,就跟你讲的,看健身房的这群年轻人就行了,朝气蓬勃,中国的未来,中流砥柱。

我说,芬兰整个国家才 500 万人,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 700 万,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的底层就是教育,教育起来了,经济自然就起来了,何况中国人出奇的勤奋,所以不需要对未来有任何担心,经济永远是朝上走的,我们这一路走来,听了无数次崩溃论了,事实证明,一年比一年好。

她说,你看年夜饭就行了,茅台、五粮液成了标配。

4. 人生早起三大重要的事情

人生早期有三个重大决定

在哪里生活

和谁在一起

从事什么职业

如果你将在一个城市生活十年,一份工作干上五年,或者跟一个人相伴十年,你就应该先花一到两年的时间,认真思考再做决定。

5. 相处

有朋友跟我讲,她婆家隔壁村,一个人喝了酒,把仇人杀了

农村人一丁点的事,就会当杀父之仇

所以不要跟阈值低的人在一起玩耍,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

还有,不要发表跟舆论相反的言论

6. 认知

站在 100 楼,告诉 1 楼的人一件事儿,1 楼的人为什么听不懂?因为从 1 楼到 100 楼是需要一块一块的砖,一根一根的钢筋往上搭的。

他没有那些一块一块的砖,一根一根的钢筋,你跟他说什么他能懂?他根本懂不了。

上楼这个过程,不是坐火箭,是一块砖一根钢筋积累的。如果说好像是“坐了火箭”,也是因为在底层积累了很多的砖瓦,很多的钢筋。没有这些东西,怎么到的 100 楼?

1 楼的人是听不懂的,因为他缺的不是说一条道理,一个理论,他缺少的是砖块和钢筋。 碎片化的认知和道理越多,越容易有一种错觉:听到=懂了,但实际上,“认知并不是一种很虚很玄的东西,而是解决过很多问题,看过足够多案例,经过足够多的思考,养成的一套思维逻辑。本质上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,多干、多看、多想,自然会成为解题高手。”

7. 优胜劣汰

那天,我刷到了一个视频,一位妈妈给孩子销户口

下面全是类似的留言,有的说留了孩子的头发,有的说孩子是因为什么情况走的

使我想起了当年贴吧很火的时候,某人说,再偏门的疾病,在中国,都是百万级的患者

同样,悲惨的人,幸福的人,也是如此

有 5%极度幸福的人,有 5%极度悲惨的人

从动物进化角度,这是一种优胜劣汰

人类身高,智商,为什么越来越高

就是末尾淘汰制

过去,不勤奋,娶不上媳妇

现在?

平庸就娶不上媳妇

我们的娃,尤其是我侄子这个年龄的,男孩多,女孩少,娶不上媳妇的必然越来越多

我嫂子,现在就在找娃娃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