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15

1. 非洲

非洲最美的地方叫博茨瓦纳,这个地方有点类似哈拉湖,一边是高山,一边是沙漠,中间自然就形成了河流,有多少河流呢?

上万条。到处都是,整个国家 8 成是草原。

雨季的时候,若是想穿梭于草原里,是需要坐那种小船,在一个个河道里穿梭,草好,植被好,那么食草动物就多,食草最猛的就是大象,整个非洲三分之一的大象在博茨瓦纳。

不是所有河流最终都入海的。

博茨瓦纳的河流最终都入了哪?

沙漠,蒸发了。

可以这么说吧,博茨瓦纳是最能满足大家对非洲一切想象的国家,签证也简单,落地签,那边做贸易的多是中国人。

2. 大学

1、问:我的今年高考,然后要上大学,有什么建议吗?

答:上了大学字后,大概率你就要开启新的体验了,记住,一定要戴套,除非俩人深度交往,知己知彼,彼此都换过体检单了,在不戴套这个问题上,吃亏的永远是女性,女人很容易感性,男人说戴着不舒服就允许了,现在大学生也是艾滋病的高发群体,尤其是特殊癖好的,你无法甄别。

问,那如果是男孩呢?

我,普通家境的男孩子读大学,最容易走的歪路反而不是性,而是钱,要么容易借网贷,要么容易生嫉妒,仇恨富有的同学,从而会做出一些小动作。

我跟我外甥讲的就是,正常的不正常的开支,只要是的确需要,就跟你爸爸妈妈要,若是他们不支持你,问我要,我永远是 YES,不要借网贷,不要偷不要拿,当然你也不会的。

问,我觉得借网贷的应该很少。

答:你恰好说反了,我之前做公益晚餐时,中标者多是做 P2P 的,主要业务就是校园贷,校园贷的雏形不是 P2P,而是各大银行在校园里招的业务代理,银行利息非常低,但是学生拿到的利息非常高,因为他们不懂操作,代理懂,代理们收多高的手续费他们都愿意,他们拿这个钱干什么?女生是整容,旅游,甚至是想吃顿好的,男生呢?给女朋友过生日,甚至是用来 PC。

问:真的假的?

答:肯定是真的,我认识南京三个大学生,就是干大学生贷款代理的,这三个人,一个后来开上了法拉利,当时他跟着我去日本玩耍,这么认识的,一个成了超级亿万富翁,另外一个我没有跟踪后续,你要知道,他们都仅仅是学生而已,当年有财经栏目要做他们的专题采访,他还问过我,我给的建议是 NO,永远不要抛头露面,另外,当所有人都关注校园贷款时,要选择远离这个行业,大学生永远都是借钱的重灾区,因为他们没有财富管理能力,尤其是自己家境差,又遇到了一群富同学或交了一个需要自己跪舔的女朋友,基本,没跑了。

问:你在读书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坑?

答:读书时,我已经开始写文章了,有读者了,有收入了,在钱的问题上我基本没掉进过坑里,当然丢的钱多了去,这个丢不是让人偷去了,而是错误的消费或投资,我遇到的坑多是被年龄大的 PUA,例如借我身份证办了多张电话卡,借我学生证办宽带,我还因此吃过官司,连滞纳金带话费,5 万多,这也是大学生需要上的课,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份,我们那个年代主要是身份证,今天则是手机卡、银行卡,前段时间刚通报了一起案件,大学生没生活费了,卖了手机卡,成了帮信罪。

即将上大学的,正在上大学的

以及家长,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种上上面的心锚。

3. 父母的重要性

我报考的时候,这个专业是干啥的我都不知道。

当时高中我们几个比较好的人,其中一个家里最有钱的,读的是中文

当时大家都嘲笑他

中国人还用学中文?

毕业之后人家考公,现在是科长

这条路就是人家父母设计出来的

为啥学中文

因为公务员招聘中,中文这个专业招的最多之一

这也是为啥张雪峰现在这么火的原因之一了

如果我下一代高考,我也会请张雪峰帮参谋的。

因为这方面我也不懂

4. 超长线操作

普通人之所以很难变得有钱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结构化的思维习惯,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地对待金钱和欲望。

比如酱香拿铁火了,哎呀那我肯定要跟风喝一杯尝尝;最近三亚旅游的人多啊,凑个假期我们也去看看;这件衣服好喜欢,对自己好一点,趁自己年轻漂亮还穿的下。

既然换手机了就换个最新款的高配,一次到位,体验一下高科技,反正我买不起车买不起房,那跟富人一样的手机我还是买得起的。

但是对于有结构化思维的人,花钱不是这样花的。他们通常是这样想的:

1、我的目标是五年内要在一线城市凑够上车的首付钱,大概是一两百万,我目前的薪水是 XX 万一年,假定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,够或者不够;

2、在这个目标情况下,我每个月固定存多少钱,多少是可以拿出来消费或者提升生活质量的,有一个预算范围。在这个预算范围内,我可以选择天天喝咖啡奶茶,也可以选择集中几个月花一笔大的,买个手机手表,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超支破坏我的存款计划;

3、在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里,哪些是可以通过二手或者团购等方式降低花费,哪些是保证生活健康不能节省的;

4、如果我需要开源,增加收入渠道,我需要在哪方面花时间精力,那么像看演唱会、压马路、和朋友喝酒吹牛等就要取消掉,相关的选择在脑海里屏蔽掉,只看目标;

5、消费需求里哪些是为了虚荣、跟风、盲目尝试的,通通克制住,只注重自己真实的体验和需求。

这些思维方式是一直存在在脑回路里的东西,大多来源于家庭的言传身教。

很多小康家庭因为生活得比较安稳,很难有这样的经济头脑,他们的想法很纯粹:哎这个东西不错,要不要买了看看;哎某个国家很好,要不要考虑将来润去那里生活;这个学校很牛,我们买这里的学区房吧……

他们的想法东一出西一出,根本没有全局视角和全盘规划,到最后往往就算实现了一两个愿望,又因为无法形成系统和合力,花费作废。(比如咬牙送去了好学校,却没有配套的辅导能力,也没有更多的钱卷那些有钱孩子的课外培训和家教,害得孩子只能在富人圈子里吊车尾,搞得抑郁自卑)

知道自己是谁,是什么阶层段位,配套的系统化的挣钱和花钱策略是什么,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,而他们又往往把一切简单的归因为没钱,而不去做策略和盘点。

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穷一辈子,还带着一点天真。